美国高中学生如何选择大学? 国人重视美国的大学排名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正规大学将近三千所,万里之外,我们如何分辨优劣,大学排名榜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把唯一摸得着看得见的尺子。 不过,留学[微博]生赴美,要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如果计划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数字排序并不适合所有人的选择。 那么,参考一下美国人对于这些大学排名的看法,无疑能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见闻来聊一聊美国人是如何选择大学和如何看待大学排名的。 多数美国家庭来认为州立大学“物美价廉” 在美国人眼里,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级名校都是耀眼的明星,可是需要仰视的星星往往可望而不可即,并不是大多数人现实的选择。 先说一件印象颇深的事。笔者曾与一位美国同事聊到关于孩子上大学的事,当得知很多华人孩子去外州的知名私立大学时,她非常惊讶地说:“为什么要去那么远那么贵的大学?我们的州立大学足够好啊!” 然后她对我说:“我的两个孩子当初在学校里成绩也很好,可是申请大学的时候,我们从没有想过让他们随便申请大学,我告诉他们,你们只能在州内的公立大学里选择。” 这下,轮到我惊讶了,因为这位同事曾经是高中校长,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经理,按照家庭收入算,绝对付得起私立大学的学费。而我们这里最好的州立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是50位以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美国同事的解释是,州立大学是政府支持,专业多,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有足够的优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州立大学学费低廉。大多数美国家庭,如果不是巨富,很少像华人家庭那样舍得在子女的大学学费上“出血”。 打个比方,两个水平相当的学生,年收入15万美元的华人家庭舍得让孩子上一年3.5万美元(去除助学金)的大学,同样收入的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选择一年花费2万美元以内的州立大学。 因为按照美国的文化传统,孩子到了18岁都要独立生活,所以很多美国大学生的学费花销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贷款和打工来负担的。 同时,美国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很复杂,尽管有些家庭的收入不低,可是很多家长[微博]还承担着还房贷的压力,或者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上大学,或者父母自己的助学贷款还没有还清等等。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每年都有一些美国学生放弃常春藤名校的录取,转而去读给全额奖学金的州立大学。 除了家长的因素外,很多美国学生自己也乐于选择州立大学。原因包括:朋友多,离家近,环境熟悉,生活方便。 另外,美国各个州立大学都有在当地人气超旺,比赛时万人空巷的体育队,如棒球,橄榄球,篮球等等,这也是吸引从小就是球队粉丝的美国学生的一个原因。 美国人更多考虑大学的“地域性” 大部分美国人不关心所谓的大学排名,这是因为名校一般都集中在东北部和加州,而美国的人口分布很分散,很多美国人不会那么关注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 与中国相比,美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为均衡,所以即使经济稍有落后的地方也不一定买富裕地方的账,美国年轻人对于纽约旧金山的向往远远没有中国年轻人对于北上广的向往那样强烈,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的打算就是在小城市生活,不想去大城市。 这一点与美国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对所在地文化传统的喜爱和自信是分不开的。美国人也认为大学教育很重要,可是他们很少有靠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很少有人非要背井离乡去“北漂南漂”。所以大多数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本州或附近的大学,对那些遥远的名校漠不关心,甚至全然不知。 另外,除了几所顶级名校,很多好大学,甚至排名前三十以内的学校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比如,生活在加州,或是希望未来在加州工作发展的,会选择排名23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不会舍近求远去排名14的位于中西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等名校在美国东北部的影响,远大于排名更靠前的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 另外,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工业商业分布更分散。经济比较发达的州都有一些大牌企业,如佐治亚拥有可口可乐总部,密歇根有很好的汽车工业,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有波音总部。 这些大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性大学比外州的学校更有就业优势。比如波音公司的很多人都是排名48的华盛顿大学(州立)的毕业生。 正是因为这些“地域性”,使得很多美国人对大学的关注不是循着排行榜从上至下的顺序,而是平面分散的。 较综合排名,美国人更看重大学专业排名 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学科分布和学术水平比较均衡,不会像国内大学在档次上差别那么分明。美国很多综合排名50名以外的大学,很可能有几个专业在全美排在前列。 就是说,在美国尽管一些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声望,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学校是全面领先的,其他学校依旧有各自吸引人的亮点。这样的多元化使得美国的教育资源更加分散,也使得来自不同阶级或是有着不同理想抱负的学生都有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 比如,如果想学生物医学,综合排名12的约翰霍普金斯就比绝大多数前10名大学要好;在时下热门的电脑专业的排名中,综合排名25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与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并列第一。所以在明确专业方向之后,美国人更看重大学的专业排名。 美国人心中一些特殊排名标准 一些美国人对于学校的选择不是参考媒体排名,而是沿袭家族的传统。这一点国人可能不太理解。 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断层,我们的父辈或者没上过大学,或者他们曾经上过的大学早已经被合并或改名了。 而美国人各代之间没有明显的学历差异,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愿意选择父辈或者兄长姐姐去的学校,甚至以家族几代人去同一所大学为荣。 还有,很多纽约都会区和加州主流社会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顶尖排名的十余所文理学院,在他们心里这些文理学院可与哈佛耶鲁做比。 所以每年在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和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这两所文理学院里,都有放弃顶级藤校的新生。而这些学校里来自中西部农业地区的学生非常少,甚至那里的高中老师都对学生申请这些大学感到不理解。 这说明美国人眼中大学排名的自由度极高,同样的学校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完全不同的地位。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的本质,是用统一的标准给学校的各项指标打分,最后按一定权重平均到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数值进行排序。 其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有可能影响一个学校声誉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每一个潜在学生而言,并不都是重要的。比如住宿情况、班级大小、校友会捐助情况。 在美国人眼中,教育更加个性化,学校的地点、环境和特色,学生个人的兴趣、专业志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他们心中对于大学的排名。 毋庸置疑,一些名校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有声望,但是在美国人心中不存在一个自上而下严密的等级排序。所以你能在美国一个排名50以外的大学里找到这个州顶尖的学生,而中国每个省的顶尖学生几乎都去清华[微博]北大等名校了。 排行榜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人们只关注数字的先后顺序,而忽略了数字背后的内涵。 在国内,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排名,一分之差就会导致名次上下波动,让老师的态度大变,让家长或兴奋,或紧张,可以说这都是排名“惹得祸”。现在,很多人又把习惯了的“排名”思维用在了留学择校上了。 参考美国人心中多样而个性化的大学“排名”之后,希望留学生和家长们能变得淡定,拓宽思路,从由一条线的数字组成的排行榜中解脱出来,去了解一个个立体而丰富的大学,再参照自身的实际条件和理想追求,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学校。(作者:远方的世界) 本文选自《远方的世界》的博客,博文原文请点击:
国人重视美国的大学排名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正规大学将近三千所,万里之外,我们如何分辨优劣,大学排名榜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把唯一摸得着看得见的尺子。
不过,留学[微博]生赴美,要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如果计划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数字排序并不适合所有人的选择。
那么,参考一下美国人对于这些大学排名的看法,无疑能帮助我们拓展视野,做到知己知彼。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见闻来聊一聊美国人是如何选择大学和如何看待大学排名的。
多数美国家庭来认为州立大学“物美价廉”
在美国人眼里,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级名校都是耀眼的明星,可是需要仰视的星星往往可望而不可即,并不是大多数人现实的选择。
先说一件印象颇深的事。笔者曾与一位美国同事聊到关于孩子上大学的事,当得知很多华人孩子去外州的知名私立大学时,她非常惊讶地说:“为什么要去那么远那么贵的大学?我们的州立大学足够好啊!”
然后她对我说:“我的两个孩子当初在学校里成绩也很好,可是申请大学的时候,我们从没有想过让他们随便申请大学,我告诉他们,你们只能在州内的公立大学里选择。”
这下,轮到我惊讶了,因为这位同事曾经是高中校长,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经理,按照家庭收入算,绝对付得起私立大学的学费。而我们这里最好的州立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是50位以外。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美国同事的解释是,州立大学是政府支持,专业多,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有足够的优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州立大学学费低廉。大多数美国家庭,如果不是巨富,很少像华人家庭那样舍得在子女的大学学费上“出血”。
打个比方,两个水平相当的学生,年收入15万美元的华人家庭舍得让孩子上一年3.5万美元(去除助学金)的大学,同样收入的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选择一年花费2万美元以内的州立大学。
因为按照美国的文化传统,孩子到了18岁都要独立生活,所以很多美国大学生的学费花销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贷款和打工来负担的。
同时,美国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很复杂,尽管有些家庭的收入不低,可是很多家长[微博]还承担着还房贷的压力,或者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上大学,或者父母自己的助学贷款还没有还清等等。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每年都有一些美国学生放弃常春藤名校的录取,转而去读给全额奖学金的州立大学。
除了家长的因素外,很多美国学生自己也乐于选择州立大学。原因包括:朋友多,离家近,环境熟悉,生活方便。
另外,美国各个州立大学都有在当地人气超旺,比赛时万人空巷的体育队,如棒球,橄榄球,篮球等等,这也是吸引从小就是球队粉丝的美国学生的一个原因。
美国人更多考虑大学的“地域性”
大部分美国人不关心所谓的大学排名,这是因为名校一般都集中在东北部和加州,而美国的人口分布很分散,很多美国人不会那么关注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
与中国相比,美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较为均衡,所以即使经济稍有落后的地方也不一定买富裕地方的账,美国年轻人对于纽约旧金山的向往远远没有中国年轻人对于北上广的向往那样强烈,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的打算就是在小城市生活,不想去大城市。
这一点与美国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对所在地文化传统的喜爱和自信是分不开的。美国人也认为大学教育很重要,可是他们很少有靠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很少有人非要背井离乡去“北漂南漂”。所以大多数人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本州或附近的大学,对那些遥远的名校漠不关心,甚至全然不知。
另外,除了几所顶级名校,很多好大学,甚至排名前三十以内的学校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比如,生活在加州,或是希望未来在加州工作发展的,会选择排名23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而不会舍近求远去排名14的位于中西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等名校在美国东北部的影响,远大于排名更靠前的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
另外,相对于中国,美国的工业商业分布更分散。经济比较发达的州都有一些大牌企业,如佐治亚拥有可口可乐总部,密歇根有很好的汽车工业,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有波音总部。
这些大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性大学比外州的学校更有就业优势。比如波音公司的很多人都是排名48的华盛顿大学(州立)的毕业生。
正是因为这些“地域性”,使得很多美国人对大学的关注不是循着排行榜从上至下的顺序,而是平面分散的。
较综合排名,美国人更看重大学专业排名
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学科分布和学术水平比较均衡,不会像国内大学在档次上差别那么分明。美国很多综合排名50名以外的大学,很可能有几个专业在全美排在前列。
就是说,在美国尽管一些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声望,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些学校是全面领先的,其他学校依旧有各自吸引人的亮点。这样的多元化使得美国的教育资源更加分散,也使得来自不同阶级或是有着不同理想抱负的学生都有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
比如,如果想学生物医学,综合排名12的约翰霍普金斯就比绝大多数前10名大学要好;在时下热门的电脑专业的排名中,综合排名25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与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并列第一。所以在明确专业方向之后,美国人更看重大学的专业排名。
美国人心中一些特殊排名标准
一些美国人对于学校的选择不是参考媒体排名,而是沿袭家族的传统。这一点国人可能不太理解。
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断层,我们的父辈或者没上过大学,或者他们曾经上过的大学早已经被合并或改名了。
而美国人各代之间没有明显的学历差异,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愿意选择父辈或者兄长姐姐去的学校,甚至以家族几代人去同一所大学为荣。
还有,很多纽约都会区和加州主流社会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顶尖排名的十余所文理学院,在他们心里这些文理学院可与哈佛耶鲁做比。
所以每年在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和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这两所文理学院里,都有放弃顶级藤校的新生。而这些学校里来自中西部农业地区的学生非常少,甚至那里的高中老师都对学生申请这些大学感到不理解。
这说明美国人眼中大学排名的自由度极高,同样的学校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完全不同的地位。
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的本质,是用统一的标准给学校的各项指标打分,最后按一定权重平均到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数值进行排序。
其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各样有可能影响一个学校声誉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每一个潜在学生而言,并不都是重要的。比如住宿情况、班级大小、校友会捐助情况。
在美国人眼中,教育更加个性化,学校的地点、环境和特色,学生个人的兴趣、专业志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他们心中对于大学的排名。
毋庸置疑,一些名校在全国范围内非常有声望,但是在美国人心中不存在一个自上而下严密的等级排序。所以你能在美国一个排名50以外的大学里找到这个州顶尖的学生,而中国每个省的顶尖学生几乎都去清华[微博]北大等名校了。
排行榜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人们只关注数字的先后顺序,而忽略了数字背后的内涵。
在国内,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排名,一分之差就会导致名次上下波动,让老师的态度大变,让家长或兴奋,或紧张,可以说这都是排名“惹得祸”。现在,很多人又把习惯了的“排名”思维用在了留学择校上了。
参考美国人心中多样而个性化的大学“排名”之后,希望留学生和家长们能变得淡定,拓宽思路,从由一条线的数字组成的排行榜中解脱出来,去了解一个个立体而丰富的大学,再参照自身的实际条件和理想追求,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学校。(作者:远方的世界)
本文选自《远方的世界》的博客,博文原文请点击:
想必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公立学校的学生与私立学校的学生相...[ 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