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虾”操心:科普小龙虾方式催人泪下 我孤陋寡闻,没想到美国人也是吃小龙虾的。 留学[微博]生要科学严谨谦恭。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生存于河流、沼泽或农田。为虾凶残,对生态和物种平衡有极大的威胁。尽管属于螯虾科,但西方人却称之为鱼:crawfish——巨爪鱼,如此入木三分的命名我五体投地。另外这家伙还有一些威武的绰号,比如crawdads——巨爪爹,mudbug——泥洼虫,这些犀利的诨名光听着就让人肃然起敬,好像吃前先得喝上十八大碗才能配得上它这枭雄气。 美国人吃小龙虾远早于我国人。1987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收获了全世界90%的小龙虾,这其中有70%在本地被消费,也就是说当我们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时,路易斯安那州人民就吃掉了全世界大半的小龙虾。而此后,在小龙虾的世界里,中国崛起成为巨人[微博]。 美式和中式的小龙虾做法不同,但精神是相通的,要大盘,要实在,要够爽,唯独要甜不要辣。美式小龙虾继承了美式菜系一贯的淳朴粗犷、凡是讲究一个“大”一个“多”字的风格,小龙虾下锅和玉米段与土豆一起煮,玉米要大段,土豆要整只。 美国人对待小龙虾也充分展现了美国特有的美食解构主义。他们不仅认真研究了小龙虾的营养价值,胆固醇含量,食用保健价值等,还在网上开课,专门给儿童讲述小龙虾的前世今生,以此教育儿童热爱食品保护环境成为优秀公民,简直催人泪下。 美国人对待小龙虾也充分展现了美国特有的美食解构主义。 此外,竟然有一个组织叫“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促进与研究董事会”,更丧心病狂的是这个组织竟然是州立法会通过建立的,主要活动有展销会、讲座、展览、养殖指导等,旨在提高小龙虾产业收入,扩大市场,研究提高小龙虾的品质和安全性。美国人的“虾”操心:科普小龙虾方式催人泪下 这样的组织,我请你们三下五除二快到中国来发展,中国人民欢迎你!这样的组织,我请你们三下五除二快到中国来发展,中国人民欢迎你! 该组织网站首页有硕大的这样一句话: “Nothing beats having family and friends over for a bigboil. ” 翻译一下大概是“但有虾夷席上宝,芝兰满室庆团圆”。可见美食解构主义的背后,依然是初心未改:吃是重要,和谁一起吃更重要。吃不下饭是因为孤独,拉上同学三五成群观音土也能多吃几两,更何况人间美味小龙虾呢。 比如小龙虾我认为他和辛辣是永世连理不可分离,但在美国拉着朋友南下路易斯安那,几千英里肩并肩,不辣还有点甜的异端小龙虾我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还比如食堂里一股东北味的德式酸菜炖香肠,只比炖蛋多了几个料的菠菜鸡蛋派,去掉芝士和菜夹馍一样的蔬菜帕尼尼,比起食物本身,这些味道更多的来自于饭桌上暂时放下作业考试放松的笑谈。吃不下饭是因为孤独,拉上同学三五成群观音土也能多吃几两,更何况人间美味小龙虾呢。 吃次小龙虾能扯那么些,也是给虾操心。 好吧,今晚,Bon Appetit! (来源:赛尔微刊)
我孤陋寡闻,没想到美国人也是吃小龙虾的。
留学[微博]生要科学严谨谦恭。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生存于河流、沼泽或农田。为虾凶残,对生态和物种平衡有极大的威胁。尽管属于螯虾科,但西方人却称之为鱼:crawfish——巨爪鱼,如此入木三分的命名我五体投地。另外这家伙还有一些威武的绰号,比如crawdads——巨爪爹,mudbug——泥洼虫,这些犀利的诨名光听着就让人肃然起敬,好像吃前先得喝上十八大碗才能配得上它这枭雄气。
美国人吃小龙虾远早于我国人。1987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收获了全世界90%的小龙虾,这其中有70%在本地被消费,也就是说当我们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时,路易斯安那州人民就吃掉了全世界大半的小龙虾。而此后,在小龙虾的世界里,中国崛起成为巨人[微博]。
美式和中式的小龙虾做法不同,但精神是相通的,要大盘,要实在,要够爽,唯独要甜不要辣。美式小龙虾继承了美式菜系一贯的淳朴粗犷、凡是讲究一个“大”一个“多”字的风格,小龙虾下锅和玉米段与土豆一起煮,玉米要大段,土豆要整只。
美国人对待小龙虾也充分展现了美国特有的美食解构主义。他们不仅认真研究了小龙虾的营养价值,胆固醇含量,食用保健价值等,还在网上开课,专门给儿童讲述小龙虾的前世今生,以此教育儿童热爱食品保护环境成为优秀公民,简直催人泪下。
此外,竟然有一个组织叫“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促进与研究董事会”,更丧心病狂的是这个组织竟然是州立法会通过建立的,主要活动有展销会、讲座、展览、养殖指导等,旨在提高小龙虾产业收入,扩大市场,研究提高小龙虾的品质和安全性。
这样的组织,我请你们三下五除二快到中国来发展,中国人民欢迎你!
该组织网站首页有硕大的这样一句话:
“Nothing beats having family and friends over for a bigboil. ”
翻译一下大概是“但有虾夷席上宝,芝兰满室庆团圆”。可见美食解构主义的背后,依然是初心未改:吃是重要,和谁一起吃更重要。
比如小龙虾我认为他和辛辣是永世连理不可分离,但在美国拉着朋友南下路易斯安那,几千英里肩并肩,不辣还有点甜的异端小龙虾我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还比如食堂里一股东北味的德式酸菜炖香肠,只比炖蛋多了几个料的菠菜鸡蛋派,去掉芝士和菜夹馍一样的蔬菜帕尼尼,比起食物本身,这些味道更多的来自于饭桌上暂时放下作业考试放松的笑谈。吃不下饭是因为孤独,拉上同学三五成群观音土也能多吃几两,更何况人间美味小龙虾呢。
吃次小龙虾能扯那么些,也是给虾操心。
好吧,今晚,Bon Appetit!
(来源:赛尔微刊)
想必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公立学校的学生与私立学校的学生相...[ 更多信息 ]